足球数据查询app

足球数据查询app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足球数据查询app > 新闻动态 > 此生无悔献“深潜”,上海交大闵行校区有一条“旭华路”

此生无悔献“深潜”,上海交大闵行校区有一条“旭华路”

发布日期:2025-03-07 18:13    点击次数:70

2月6日20时30分,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旭华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作为首批从事核潜艇事业的“先驱者”之一、第一代核潜艇船体设计的总负责人、第一代核潜艇最终形成完整战斗力的总设计师以及中国工程院的首批院士,黄旭华这个名字已成为爱国奋斗的象征。

黄旭华出生于广东汕尾,在家中排行老三,父亲和母亲都学过医,在当地开诊所和药房治病救人,颇具声望。黄旭华最初的人生理想也是成为一名医者,然而早年求学之路十分坎坷。1938年,日本全面侵华进入第二年,14岁的黄旭华为了求学,翻山越岭,步行了整整四天,才找到了为躲避日寇而搬迁的中学。然而即便是在山区的草棚子里上课,日机也常来侦察轰炸,老师就拎起小黑板,领着学生钻进甘蔗地或山洞里。1939年夏天,黄旭华回到老家,正逢日机多次轰炸,他和兄弟妹妹站在屋顶上,眼睁睁地看着日机从空中俯冲下来,把停泊在海边的一艘艘渔船炸毁。虽然父母希望他也行医,但是炸弹的冲击彻底改变了黄旭华的想法,他说:“学医只能救人,我要救国。”

1945年7月,怀揣着报国梦想的黄旭华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取了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船舶制造专业。随着抗战胜利,黄旭华随交大全体师生迁回上海老校园上课。虽然考进交大时是班上第一名,但黄旭华还是很快就感受到了学习的压力。那时交通大学老师授课用的都是英语,教材也是外国原版的,中文的专业教材根本无处可觅。课堂笔记自然也是英文,甚至连试卷也是英文。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学生锻炼出了很强的外国科技文献阅读能力。多年以后,黄旭华依然强调,当初在母校培养的宽广知识面,让自己能够应付后来遇到的多方面的工作需要。

在交大就读期间,黄旭华参加了交通大学的进步学生社团“山茶社”。黄旭华和伙伴们以各种形式演出大量蕴涵进步思想的剧目,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黄旭华不仅成为“山茶社”后期的负责人,而且思想也渐渐发生了实质性的演变,逐步成长为地下党培养的进步青年。除了组织和参与“山茶社”的各项活动,黄旭华还是上海许多重大学生运动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在著名的师生自驾火车赴京请愿的“护校运动”中,黄旭华一腔热血,振臂疾呼;在让国民党当局悚然心惊的“五四营火晚会”中,黄旭华敢为人先,不仅积极参加各种表演,而且竭力维护晚会秩序,阻挡特务的破坏;在“大江歌咏团”与“晨社”里,黄旭华更是身先士卒,机智地与国民党当局周旋,领导同学们坚持对敌斗争。

1949年4月,黄旭华在交大校园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一直记得当初立下的铮铮誓言:“党需要我冲锋陷阵时,我就一次流光自己的血;党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流血时,我就一滴一滴地流!”2019年9月29日,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党龄与共和国同龄的黄旭华获得了“共和国勋章”。

2016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纪念建校120周年大会现场,92岁高龄的黄旭华作为校友代表发言。他轻轻地推开了学校为他演讲准备的座椅,坚持站立着向大家讲述心中的“交大精神”,让无数人为之动容。当黄旭华以颤抖而坚决的语调说出“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核潜艇,献身核潜艇事业,此生无怨无悔”时,全场掌声雷动。

黄旭华在上海交大120周年校庆大会“推开椅子”,坚持站立讲述心中的“交大精神”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黄旭华荣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说:“我们的人生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个是痴,一个是乐。痴,是痴迷于核潜艇,献身于核潜艇,无怨无悔;乐,科研生活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我们是乐在其中,苦中有乐,苦中求乐,乐是人生的主旋律。”在攻克核潜艇研制设计难关的过程中,黄旭华体现了高超的技术抓总和科学创新的能力,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1970年12月26日,中国的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顺利下水。其后,在弹道导弹核潜艇的研制过程中,黄旭华创造性地提出并运用了“毒蛇”理论、“尖端与常规”创新思想,并大胆取消大陀螺设计,积极协同弹道导弹的设计与试验,中国首艘弹道导弹核潜艇于1981年4月30日成功下水。在中国一代两型核潜艇的定型、完善过程中,黄旭华不畏凶险,指挥并参与了一系列的重大试验,尤其是以总设计师的身份亲自登艇,现场指挥极限深潜,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参与核潜艇极限深潜的总设计师。

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有一条 “旭华路”。这条路与“元培路”“叔同路”“学森路”等一起,构成了交大校园内文化氛围浓厚的“大师之路”。这些“大师之路”也作为“无言之师”,讲述着学长们与母校之间的动人故事。除“旭华路”外,交大也有一个“旭华班”。在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中,首次将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作为新增专业纳入强基计划,这一新增的强基专业定名为“旭华班”。“旭华班”采取本博衔接贯通培养,最大程度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希望通过持续深化船海领域工程教育改革,以培养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目标,打造世界船海领域工程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提升国家硬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 通讯员华亭)